敏感肌小教室【五】接觸性皮膚炎

涵蓋了所有主因表皮接觸化學物質誘發的皮膚炎,在皮膚科臨床上主要分為三類:

 

1.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ICD:

會經常接觸清潔劑或水,或是其他必須常洗手的工作,常因表皮屏障功能受損,更容意產生刺激性反應。或長期處於低溼度的環境、長期接觸唾液(例如習慣舔嘴唇)、尿液或糞便,都可能引起刺激。另外,化學換膚也可能因造成表皮角質細胞的損傷,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

 

2.接觸性蕁麻疹CU:
約佔接觸性皮膚炎的0.5%,此種反應以IgE為媒介,屬於立即性的過敏反應,該症狀在極端的情況下,可能演進為嚴重的呼吸衰竭、過敏性休克、以及死亡,乳膠過敏為一典型範例。

 

3.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ACD:

同CU屬於一種免疫反應,兩者差異在於ACD是因淋巴球活化所引起的,意指身體每回在接觸某一化學成分時,身體就越可能去記得此物質,使得下次產生反應的機率更高。舉裡來說,B型肝炎疫苗必須連續注射三劑才足以產生有效的免疫力,也就是讓細胞記得該病毒的能力;相反的,破傷風只需注射一劑,免疫系統便會加以記憶,大多數的ACD都必須重複連續多次進行微小劑量的刺激才會使人終身對物質產生過敏。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ACD於美容保養上的意涵
不管是哪種ACD接觸史與皮膚反應間的關係,以及未來再度發作的控制,應特別留意接觸同一刺激物的時間與與次數,皮膚屏障的狀況,刺激物是否密封,每次皮膚所接觸到的劑量。建議在使用任何外部保養成分時先進行貼布測試,也一直是診斷ACD的黃金標準。
目前市面上有兩種經由美國FDA核准的貼布試驗專用試劑,於背部及手臂內側(需為無產生臨床上ACD的皮膚部位),貼膚測試48小時後進行第二次,針對遲發反應評估是在72~120小時之間,通常ACD反應在第二次時症狀會加劇。

建議外用保養品上應避免酒精、色素、香料、防腐劑、礦物油等高致敏性成分。

 

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閱讀 1658 次數